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馬帥莎)11月28日,中國空間站首組高清“全身照”發(fā)布。這是中國首次在軌獲取以地球為背景的空間站組合體全貌圖像,也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一組全構型工作照。
此前,科研團隊曾利用安裝在中國空間站外部的相機,從不同側(cè)面拍攝過空間站的局部,也曾通過天舟貨運飛船和神舟載人飛船上的相機,見過比較模糊的空間站全景。為了獲取空間站的高清“全身照”,今年10月30日,神舟十六號乘組在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神舟飛船的舷窗拍下這組珍貴照片。
航天員如何在太空拍下中國空間站與地球的合影?和地面相比,在太空拍照需要哪些特殊“技巧”?記者了解到,和地面一樣,在太空拍照也講究點位、角度與光線,但操作難度卻大大增加。
從官方公布的照片可以看出,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是在中國空間站上方進行俯拍,從而更好地展示出空間站的全貌。然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軌期間對接于空間站徑向?qū)涌,這意味著它在下方與空間站分離后,需要從空間站上方掠過,才能到達預定拍照“點位”。這就利用了飛船的一個“絕活”——繞飛,即飛船環(huán)繞空間站飛行。在太空中,航天器實現(xiàn)空間站不同對接口之間的轉(zhuǎn)移,就是借助這一“絕活”。
抵達最佳拍照“點位”后,還要尋找合適的角度。身處飛船中,航天員需要通過返回艙的舷窗才能拍到太空美景,但如果飛船以正常姿態(tài)飛行,航天員無法通過兩側(cè)的舷窗拍到下方的空間站全貌。
為了能讓舷窗對著地球,飛船需要在繞飛過程中完成大幅度的滾動和轉(zhuǎn)動動作,讓舷窗變成一上一下,方便航天員通過下方舷窗拍攝空間站的“全身照”。
專家稱,在整個繞飛過程中,為了精確控制飛船和空間站的相對運動軌跡,必須盡可能地讓神舟十六號飛船的頭部朝著空間站。
除了姿態(tài)和軌跡控制到位之外,繞飛拍攝時還需要同時滿足測控、光照和安全距離等多個約束條件。
專家指出,繞飛的關鍵弧段要位于中繼衛(wèi)星測控區(qū)內(nèi),便于地面對飛船進行狀態(tài)監(jiān)視和控制。拍攝過程則要在光照區(qū)內(nèi)進行,光照角度也需要精心設計。
據(jù)了解,這是中國空間站建成后,首次對全尺寸構型空間站進行繞飛。繞飛過程中,飛船距離空間站只有數(shù)百米,加上空間站尺寸較大,好比飛機在群山之巔的超低空飛行,具有一定難度。專家稱,為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繞飛全程飛船不能進入空間站禁飛區(qū),必須時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完)
責任編輯: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