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首頁 > 媒體時評

黑土地保護提檔升級 夯實“大國糧倉”根基
2024年02月20日 10:56 人民網(wǎng)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高產豐產的黑土地更是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今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繼續(xù)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通過免耕少耕播種等多種模式,開展保護性耕作1億畝,加快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壤侵蝕防治。

  保護黑土地,就是保護我們的“大糧倉”。處理好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重點和難點在耕地,這既需要政策拉動、科技支撐,更需要加快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完善體系制度。我國高度重視黑土地的保護與利用。從2015年開始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到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逐步在適宜區(qū)域全面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促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從2022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實施,到今年6月1日起將要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建立黑土地保護制度”……通過一系列關于黑土地保護政策的出臺,不僅為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更為全球黑土地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倡導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黑土地保護綜合技術模式,在保護耕作上下真功夫,實施免耕少耕、秸稈還田、輪作制度等,將耕作次數(shù)減少到最少,盡可能減少對耕作土壤的直接干擾,增加有機物質積累。許多地區(qū)因地制宜并結合“梨樹經驗”“龍江實踐”“三江經驗”等,給黑土地“加油”,讓黑土地“歇口氣”,促進黑土地用養(yǎng)結合,進一步提高了黑土地的糧食產能,實現(xiàn)農業(yè)綠色發(fā)展。在利用中保護,在利用中提升,保護性耕作讓黑土地“底”色更濃,煥發(fā)勃勃生機。

  加快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實施灌排設施建設、田間道路修建、土壤改良、電力設施配套建設等,并在實踐中添加信息化、智能化等發(fā)展智慧農業(yè)的元素,這都是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的基礎保障。一方面,要加強資金監(jiān)管,確保資金用到耕地上。嚴厲查處項目實施中的質量不合格、偷工減料、弄虛作假等問題,督促地方妥善有序解決存量問題,堅決遏制新增問題。另一方面,各地要足額落實農田設施后期管護資金,加大管護工作宣傳力度,確保農田設施能夠長期有效發(fā)揮作用。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不僅能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實現(xiàn)輕松種地,更能有效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未來增產增收打好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天,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一項項精細化保護技術正在生根發(fā)芽。我們要精心呵護每一寸黑土地,把每一寸黑土地養(yǎng)好用好,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夯實“大國糧倉”的根基。(孟哲)

責任編輯:崔景靚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wǎng) 群眾新聞網(wǎng) 西部網(wǎng) 西安日報 華商網(wǎng) 西西新聞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