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和教練,不可以只給學生看知識園地采摘下來的繽紛花朵,還要給學生看呈現在眼前的芬芳美麗的花朵,是如何經歷種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整個過程”。聊起教育理念,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周慧鑫教授總喜歡用著名教育家約翰·加德納的這句話來回答,“總說老師是園丁,那我們就要做園丁該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能落下!
尊師重道、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率先垂范,這是周慧鑫傳承自恩師劉上乾教授的精神財富。在50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劉教授潛心科研、桃李滿園,雖現已86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研創(chuàng)新的第一線,矢志不渝。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遵循著老師的足跡成長,也就成為了更好的他。劉教授帶給周慧鑫的,從來不只是知識和技能,更是科技報國的理想和尊師重道的品格。感恩老師,也就成為周慧鑫刻在心底的一件大事。
在西電學生常用的微信平臺上,周慧鑫的課程評價頗高——“講得清晰,很細很好,想好好學習的快沖”“老師平時會提問,很嚴格,但考試就知道有多香了”“跟著周老師期末基本不需要復習”……科研工作中養(yǎng)成的精益求精、細致入微的習慣被他帶到了本科生教學中。
一門數電課,他講了18年。他的課堂要求很高,收手機、提問多、作業(yè)細。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漸入佳境的“學懂”,再到考試后的“真香”,學生們口耳相傳,他的課越來越受歡迎。這背后離不開的,是他無數次夜以繼日地備課、練習,每一道例題都認真準備,每一個范例都反復打磨,最終呈現在課堂上的,就是細致入微、重難點齊全的講解。
在第十八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期間,他組織青年教師集體備課、反復錘煉,最終學院3名教師位列前三甲,并獲得綠色通道晉升。學科競賽中,他指導的學生連續(xù)兩屆獲得5項國家級獎項,有的保送至清北,有的更是憑借技術專利成為創(chuàng)業(yè)精英。甘為梯,自有魚躍龍門的盛景在目。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周慧鑫傳承編著了教材《數字電子技術》第四版、第五版,得到了十多所院校選用。多年以來勤勉認真,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本科生教育和教學改革,先后獲得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校優(yōu)質教學質量一等獎、“校優(yōu)秀教師”“校優(yōu)秀黨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研究生創(chuàng)新實踐系列大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多項榮譽與稱號。
周慧鑫的培養(yǎng)理念是順應天性、因材施教。團隊以一專多能的科研實踐為本,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基石、以科學研究為練兵場、以創(chuàng)新驅動為超車道,以海外聯培和校際交流為輔,實現了工程實踐素養(yǎng)、科研學術素養(yǎng)、團隊協作素養(yǎng)、國際化視野的多維提升,最終收獲的是長江后浪推前浪般的“1+N型”人才涌現浪潮:累計向科研院所、國防單位、高校等單位輸送100多名技術人才,其中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占比48%、信息技術服務業(yè)占比23%、教育金融和政府公共管理行業(yè)占比29%。除了科研單位,畢業(yè)生群體也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等領域大放異彩。
在研制紅外焦平面陣列(IRFPA)空間多路凝視成像創(chuàng)新技術時,大視場和高分辨率兩個指標一直以來都是互斥的,周慧鑫集合團隊不斷嘗試新構型、新光路,潛心攻關。最終,周慧鑫和團隊突破了這一技術瓶頸,并大幅提升了系統的性價比,為基于國內條件獨立自主地研發(fā)出趕超世界水平的該類系統開創(chuàng)了一條高性價比的技術途徑。
周慧鑫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guī)范,嚴謹學風教風,帶領團隊師生學習安全保密制度,強化保密管理,建立安全責任制。團隊成員輪流值月,照章檢查。他常說,“科研的事情,一個字的差錯都不能有!”。從手中出來的每份文件的格式規(guī)范、字體字號、公式圖表,他都要求一一檢查,不能有絲毫差錯!八难劬褪浅咦印,學生們也漸漸跟著養(yǎng)成了“錙銖必較”的科研行文習慣。西電人身上的愛國奉獻精神和講好西電故事的人生追求在周慧鑫的身上熠熠生輝。(高原)
責任編輯:王雨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