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首頁 > 生活資訊

煲湯莫“斷腸”!這些相似的中藥材你了解嗎?
2025年01月14日 10:39 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記者 薛仁政 林清清 李可欣

  近日,廣東肇慶一位老人在一店鋪購買藥材煲湯飲用,喝完后昏迷不醒,最終不治身亡。當?shù)赜嘘P部門出具的立案告知書顯示,涉事店鋪誤將斷腸草當成“海風藤”進行銷售,造成老人“斷腸草中毒”。

  專家提醒,斷腸草被誤食的案例已有多起報道。在日常煲湯的過程中,應對易混淆的食療藥材明確分辨,避免誤食!

  斷腸草是植物界的“偽裝高手”

  “‘斷腸草’的學名是鉤吻,全株有毒!它的根、莖、葉都含有名為‘鉤吻生物堿’的神經毒,一旦進入人體,會對神經系統(tǒng)造成嚴重損害!睆V州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藥學部主任李麗明介紹,鉤吻有劇毒,即使小劑量服用鉤吻也極易發(fā)生呼吸抑制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導致死亡,每年都有人因它中毒。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斷腸草又被稱為植物界的“偽裝高手”,其不僅與海風藤易混淆,其根莖與五指毛桃、花與金銀花相似,生長時根與五指毛桃纏繞混雜,誤食后會造成嚴重的中毒事件。

  李麗明介紹,由于鉤吻的毒性大,適量外用,有消腫拔毒,祛風止痛,殺蟲止癢的作用,不會內服使用。大多是群眾在自行采摘的過程中混淆誤食。此前廣東廣州、深圳、梅州多地都有斷腸草中毒的事件報道。

  “煲湯達人”速來應戰(zhàn)!廣東阿媽喊你喝湯啦

  廣東省中醫(yī)院芳村醫(yī)院藥劑科副主任中藥師黃輝慶提醒,廣東人習慣用來煲湯的藥材,雖然大多屬于藥食同源的食藥材,但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藥性與功效也大不相同。煲湯食療或日常制作代茶飲時,要學會簡單區(qū)分,不然效果可能會南轅北轍,甚至可能出現(xiàn)健康風險。

  ●杏仁VS桃仁

  化痰止咳的湯品中當然少不了杏仁,但就連商家也往往會一不小心就拿桃仁當杏仁!黃輝慶提醒,在中藥專業(yè)的考試中,也常用杏仁與桃仁的鑒別來測試,因此煲湯達人們要認真分清!

  首先,杏仁有分南、北杏仁,這是很多老廣都知道的“煲湯入門常識”,通常煲湯時會南、北杏仁一起放,但要注意北杏仁量不宜多,因為北杏仁有微毒,《藥典》單劑入藥量為5~10g。

  南杏仁又稱甜杏仁,味甘,其味平而不苦,食療口感更佳,可以潤肺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北杏仁又稱苦杏仁,味苦有小毒,可以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醫(yī)生處方多以苦杏仁為多見。而桃仁外表與苦杏仁很相似,同為薔薇科植物的種子,功效除了潤腸通便、止咳平喘外,還能活血通經、祛瘀消腫。因此脾虛大便不成形者和孕婦慎用!

  鑒別要點:北杏仁與桃仁的分辨常作為中藥專業(yè)考試題!二者表面都是黃棕色,苦杏仁外形呈扁心形,一端尖,另一端鈍圓肥厚。而桃仁則為扁長卵形或類卵圓形,中部膨大,尖與圓的兩端對比沒有杏仁那么明顯。南杏仁通常比北杏仁大,基部兩側對稱,而北杏仁基部不對稱。

  ●生曬參VS紅參

  人參是冬令進補佳品,但一般家居煲湯,多以生曬參平補為宜,而大補元氣時的燉品,則會考慮用紅參。生曬參味甘、性平微溫,偏于補氣生津安神,又不會太燥熱。而紅參為人參經蒸制加工而成,其味甘而厚,溫性大于生曬參,可大補元氣,益氣攝血,更適合氣虛陰寒較重人群,體質偏熱者不宜,否則容易虛不受補。

  鑒別要點:主要看表面顏色。生曬參表面灰黃色,有疏淺斷續(xù)的粗橫紋及明顯縱皺,常帶細須根;紅參為半透明紅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黃褐色斑塊,有縱溝、皺紋及細根痕。觀察兩者的切面,生曬參質地較硬,切面多呈淡黃白色,有棕黃色形成層環(huán)紋;而紅參質硬而脆,斷面平坦,呈角質樣。

  ●生地黃VS熟地黃

  地黃可滋陰補血,也是燉品“花旦”之一。不過生地黃味甘苦、性寒,以清為主,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一般如熱病傷陰傷津液,容易出現(xiàn)口干舌燥、便秘、虛熱咽喉腫痛等情況時,可用生地黃煲湯食療調理;而生地黃經蒸制加工成為熟地黃后,則由寒轉溫,味道由苦轉甘,功效由清轉補,以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為主,多用于如肝腎陰虛、月經不調、腰膝酸軟、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等食療。

  鑒別要點:主要看表面顏色,生地黃多為厚片,皺縮,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有不規(guī)則的橫曲紋,切面棕黃色至黑色,黏性小,味微甜;而熟地黃多為塊片或團塊,表面烏黑色、有光澤,質地柔軟有韌性,不易折斷,黏性大,味甜。

  ●陳皮VS青皮

  作為“廣東三寶”之一的陳皮,還有人不懂分嗎?是的,因為近年來人們流行的小青柑茶中的青皮,很容易與陳皮混淆。

  兩者因為采收的季節(jié)與成熟度不同,藥性與功效大有不同。青皮是幼果或未成熟果的果皮,一般秋季前采摘,成熟度不如陳皮,因此更燥烈一些,偏于疏肝膽之氣,又能消積化滯,但孕婦、氣虛者慎用。

  而廣東人熟知的陳皮,尤以新會陳皮最為著名,也就是十大廣藥之一的廣陳皮,一般是以冬至前后采摘品質最佳。因為成熟度更高,燥烈性行氣力小于青皮,偏于調理脾肺之氣,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來煲湯、烹調入菜和泡水代茶飲。傳統(tǒng)認為隨存放年份越久而品性更緩和,但應注意儲存不當發(fā)生發(fā)霉變質。

  鑒別要點: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最簡單直接是看顏色辨別。陳皮外表面為橙紅色或紅棕色,內表面則為淺黃白色;青皮表面灰綠色或黑綠色,切面為黃白色或淡黃棕色。

  ●赤芍VS白芍

  芍藥、菊花、枸杞煮水代茶飲,可以疏肝清肝養(yǎng)肝,常出現(xiàn)在都市人的養(yǎng)生壺中。但是芍藥也分赤芍與白芍兩種。赤芍味苦、歸肝經,以清散為主,可以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而白芍則歸肝、脾經,以柔養(yǎng)收斂為主,為養(yǎng)血斂陰、平肝止痛之佳品,可以幫助養(yǎng)血調經。

  鑒別要點:主要看顏色,赤芍外表皮粗糙,呈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紅色,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而白芍表面光滑,為淡棕紅色或類白色。切面微帶棕紅色或類白色,形成層環(huán)明顯,可見稍隆起的筋脈紋呈放射狀排列。

責任編輯:王雨蜻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 群眾新聞網 西部網 西安日報 華商網 西西新聞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